新闻中心

如何稳外贸?转换产品、转变模式、转型思路

2020-07-02  1146

【经济界面】

“三月初海外客户还在催发货,过了一个星期订单就取消了”。当下,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呈现蔓延之势,一些国家生产、消费等领域受到冲击,贸易活动减少,全球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国际组织和机构纷纷下调全球经济贸易预期。中国企业复工复产向好,但海外疫情暴发使外贸销量萎缩、订单取消、物流遇阻。

今年前两个月,中国货物贸易出口总值为2.04万亿元,较去年同期下降15.9%。“随着国际疫情进一步扩散,外贸进出口形势可能还会进一步恶化,需要及早做好应对准备。”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日前表示。

如何稳外贸,保企业保就业维护全球产业链,是转换产品,出口转内需,转变外贸生存业态抓住海外电商发展机遇期,还是进行更深层次的行业转型?外贸企业在行动

1、转变模式:外贸新业态新模式释放潜力和动能

【案例】

过去两个多月,跨境电商大连竹洲国际贸易有限公司负责人来永乐每天都关注着各国贸易政策、出入境政策、船舶、航空公司政策的调整和变化。幸运的是,来永乐尽可能多地备了货,并提前安排了海外仓。除了往仓库里多备点货以外,来永乐还在着手思考远期规划。
4月7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第127届广交会于6月中下旬在网上举办。广邀海内外客商在线展示产品,运用先进信息技术,提供全天候网上推介、供采对接、在线洽谈等服务,打造优质特色商品的线上外贸平台。

中国历史最为悠久的贸易盛会首次完全以网络形式举办释放出明确的信号: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形势严峻,对冲疫情影响要将互联网形式的效益发挥到最大,使云计算、大数据、工业物联网等更好推动贸易高质量发展。

2、转型思路:凭借质量稳固中国制造的品牌

【案例】

“我的客户一部分是日本的,一部分来自欧洲。日本客户的订单工厂能做6个月,欧洲客户订单基本上全部取消了。因为订单不足,工厂目前一周上班5天,通过狠抓生产效率来保证基本的利润。”拥有一家中型外贸服装加工企业的李永春,从事这个行业已经有20多年了,由于产品质量过硬、企业信誉好,所以他的企业一直拥有稳定的海外客户。在疫情冲击下,很多事情都发生了变化。

“我周围的一些企业已经扛不住,倒闭或者暂时歇业了,还有的将国内的厂子关了,将生产转移到越南等东南亚国家。对于我来说,6月到8月份也得找国内其他公司的订单维持工厂运行。目前,我已经备案生产医用防护服,考虑上口罩生产线。今年很多企业转产做防护服和口罩了。”李永春告诉记者。

GAP取消了30%的夏天订单;H&M暂停了所有从3月11日-20日之间的新订单;Zara则直接取消了夏天的订单……鞋帽服装等外贸加工领域受冲击很大,随着一些品牌大规模订单削减,已有不少外贸企业无法挺过这个“寒冬”。企业信息查询平台天眼查显示,从2月1日至4月1日两个月间,全国范围内注销或吊销的进出口外贸企业已经达到12396家。

“我最担心的还不是短期没有订单,而是怕疫情过后企业被挤出全球产业链。这段时间的困难也让我意识到,一定要做自主品牌。正好可以利用这段时间调整一下,优化一下运营、仓储系统、营销途径等各个方面。”李永春说。

这也正是当下白明最焦虑的事情,“订单暂时缺失不是最可怕的,早晚会有订单,就怕客户关系丢了。”

商务部外贸司二级巡视员刘长于日前表示,商务部将继续采取有效措施,巩固外贸传统优势,大力培育以技术、质量、品牌、服务为核心的外贸竞争新优势,培育一批在全球范围内有竞争优势的大企业和一大批富有活力和创新力、专业化程度高、协作能力强的中小企业,培育一批市场渗透力强的国际营销网络,培育一批国际知名度高、影响力大的贸易平台,培育一批外贸自主品牌,不断提升中国制造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中的竞争力。

白明指出,从发展态势来看,近年来我国在全球治理中拥有更多话语权,通过推动“一带一路”建设,中国推动了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我们的企业应该拿出更好的、有竞争力的产品供给国内和国际市场。